中美癌症5年生存率差异

五年生存率是什么意思?

肿瘤界有一个很常用的专业术语,叫“五年生存率”,指的是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患者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五年生存率通常被用来评估肿瘤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讲,当肿瘤患者经治后生存五年以上,医学上就会将这种情况视作肿瘤的“临床治愈”。

之所以选择“五年”、而不是“四年”或“六年”为统计时间,是因为五年是癌症治疗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一个“里程碑”。癌症的转移和复发大多发生在治疗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治疗后三年到五年之间,约占10%。所以,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五年内不复发,其复发的机会就很小了,我们称其为“临床治愈”,这是统计学上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

但是,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癌症患者平安度过五年,转移复发的风险会显著变小,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临床治愈不等于绝对意义上的治愈,截至目前,人类还无法完全治愈癌症。不过,话说回来,世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事情,正常人患癌的风险或许并不比癌症患者复发的风险低呢,所以,不用过于纠结,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复查就好。

众所皆知,美国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国(67% & 40.5%),黑色素瘤、骨肿瘤等部分癌种的五年生存率甚至为中国的两倍之多。

中美癌症5年生存率差异

癌症部位美国(2010-1014、2008-2012)中国(2012-2015)
所有癌症67%40.5%
鼻咽癌——45.5%
口咽癌63%50.4%
食管癌20%30.3%
喉癌61%57.7%
肺癌21.2%19.7%
胃癌33.1%35.1%
结直肠癌65%56.9%
肝癌17.4%12.1%
胆囊癌18%16.4%
胰腺癌11.5%7.2%
其他胸腔器官癌症65%(软组织癌,含心脏)36.7%
骨癌67%26.5%
皮肤黑色素瘤90.8%45.1%
乳腺癌90.2%82%
宫颈癌62.6%59.8%
子宫体癌82%72.8%
卵巢癌43.4%39.1%
前列腺癌97.4%66.4%
睾丸癌95%55.2%
肾癌73%69.8%
膀胱癌77%72.9%
脑癌36.5%26.7%
甲状腺癌98%84.3%
淋巴瘤68.1%37.2%
白血病

82%(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8%(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3%(慢性髓系白血病)

26%(急性髓系白血病)
25.4%
所有其他癌症——53.3%
骨髓瘤46.7%24.8% (2010-2014)
眼癌82%——

中美科研技术差异

临床研究差异与药物审批差异
临床研究差异与药物审批差异
中美科研投入差异
美国中国

麻省总院 4~5亿美元

全国总投入 588亿美元

费用来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基金会的捐赠基金、企业的投入支持

中国医院 未知

国家总投入 未知

费用来源:主要为国家
中美医疗设备差异
美国中国
高技术含量设备的生产者大三甲的影像,呼吸及内镜类设备仍以进口为主
美国拥有全球顶尖的高精尖医疗设备,而中国的医疗设备多靠进口
中美医疗技能差异
美国中国
新技能和新手段层出不穷手术技能优秀
美国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的研发都处于世界顶尖地位
每年审批药物的差异
年份美国中国
2017
艾美赛珠单抗、Acalabrutinib、Abemaciclib Copanlisib、Neratinib、Durvalumab Brigatinib、Niraparib、Avelumab、Ribociclib Telotristat Ethyl瑞戈非尼、伊布替尼、阿扎胞苷、芦可替尼、奥希替尼、阿法替尼、培唑帕尼
2016
Rubraca、Olaratumab、Atezolizumab、Venetoclax
2015
阿来替尼、Necitumumab、伊沙佐米、奥希替尼、Trabectedin、Cobimetinib、Irinotecan、Sonidegib Dinutuximab、甲磺酸仑伐替尼、哌柏西利
2014
纳武利尤单抗、奥拉帕利、Blinatumomab、帕博利珠单抗 Idelalisib、Belinostat、赛瑞替尼、Ramucirumab
2013
伊布替尼、Obinutuzumab、阿法替尼、Trametinib Dabrafeni克唑替尼
2012
瑞戈非尼、帕妥珠单抗
2011
芦可替尼、克唑替尼、Ipilimumab埃克替尼
2010
贝伐珠单抗
2009
培唑帕尼
2008
醋酸地加瑞克、普乐沙福
2006
厄洛替尼
2004
厄洛替尼、阿扎胞苷、贝伐珠单抗吉非替尼
2003
吉非替尼

中美医疗体系差异

诊疗制度差异
美国中国

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

家庭医生充足

发展中的分级诊疗制度(医院分层明确,各层差异大)

推动全科医生培养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单科治疗(已有30%多的医院开始多学科协作诊疗)
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治疗照护(holistic care),这种包括身心灵的照护模式非常注重患者生活质量(如肿瘤专家建议女性患者放化疗前冻卵以保存生育能力,更高比例的保乳手术,住院病人的音乐疗法,牧师祈祷等)

以疾病为中心的对症治疗

对生活质量重视程度低
预约制,首诊时间45分钟挂号制,面诊时间约5分钟
医疗资源差异
美国中国
医疗资源分配较平均,各地区水平持平资源紧张且分配不均,各地区医疗水平差异大,世界22%的人口占世界2%的医疗资源
医师培养差异
美国中国
本科+医学院+住院医(4年)+专科医生(2-5年)医学院(5年)+规培(3年)
医疗费用差异
美国中国
核磁共振检查1000美金核磁共振检查1000人民币
医生收入差异
美国中国
医生收入较高,医生费用按时长计,年收入10万+到100万+

医事服务费(10-500)

平均薪酬是 9.55 万(2017年中国医生平均年收入)

中美医疗服务的差异

中美医院门诊量与医护配比差异
中美医院门诊量与医护配比差异
服务理念差异
美国中国
注重人文关怀,沟通,共情,及患者满意度,以人为中心重治疗结果,重视生理疏于心理。以疾病为中心
医疗环境差异
美国中国
美国医疗环境中国医疗环境
美国医院的规划和装饰体现出更多的人文与艺术性,其环境旨在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功能区也非常完备,例如免费餐饮区,打印区,小礼拜堂,儿童玩具房,图书馆,礼品店等。各大楼之间大多用空中通道连接,使患者和员工少受风吹雨淋,也提高医院的流通效率中国医院本也宽敞,但相对门诊量来说,规模显得不足,环境感受相对冰冷,嘈杂,缺少人文气息。
医患纠纷处理差异
美国中国
保险公司与法律诉讼(完善的监督机制,行业协会,医生自律委员会)医务处+保安
住院时间差异
美国中国

住院时间短,早下地活动

化疗为日间门诊化疗,不需要住院

住院时间长,多休养

大部分医院仍需住院化疗

中国医院在床位数和门诊量上远超美国,但是工作人员的数量却只有对方的几分之一,这与中国的人口基数有关,也反映了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的短缺。

相比中国,美国的医疗差错或者纠纷善后体系更为完善,医生和患者的利益都会得到有效保障。在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下,美国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而中国患者住院时间较长。

预约海外医疗服务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
选择预约类型
Phone全国服务热线 400-076-3808
爱医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