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索拉非尼相比,Tislelizumab在HCC中可产生相当的OS,改善应答
根据发表在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iii期rational -301试验(NCT03412773)的研究结果,与tosylate索拉非尼相比,tislelizumab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中产生了非亚差的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和安全性的改善。
接受替利单抗治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9个月(95% CI, 13.2-19.7),而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1个月(95% CI, 12.6-17.4),达到了试验的主要终点,即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实验药物的生存期非劣效性(HR, 0.85;95.003% ci, 0.71-1.02)。在替利单抗和索拉非尼组中,24个月时的OS率分别为39.0%和31.8%,36个月时的OS率分别为29.2%和20.3%。研究人员报告说,总体人群的OS发现与所有患者亚组的观察结果相当。
接受tislelizumab治疗的患者确诊ORR为14.3%,而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确诊ORR为5.4%。此外,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为36.1个月(95% CI, 16.8-不可评估[NE])和11.0个月(95% CI, 6.2-14.7),中位反应时间为2.2个月,而每个组的中位反应时间为4.0个月。研究者还报告了两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4.2%和50.3%。
接受替利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1个月(95% CI, 2.1-3.5),而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4个月(95% CI, 2.2-4.1) (HR, 1.11;95% ci, 0.92-1.33)。tislelizumab组的6个月PFS率为28.8%,而索拉非尼组为35.8%。此外,每个组的PFS在12个月时分别为19.0%和18.1%,18个月时分别为16.1%和9.5%,24个月时分别为13.9%和6.1%。
该研究的作者写道:“这些发现表明,tislelizumab代表了不可切除HCC患者的潜在一线治疗选择。”
开放标签、国际iii期RATIONALE-301试验的研究人员随机分配组织学上证实HCC的成年患者,每3周静脉注射200 mg替利单抗,或每天口服两次400 mg索拉非尼,直到疾病进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或患者停药。
试验的次要终点包括ORR、PFS、DOR、DCR和临床获益率,由盲法独立审查委员会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
18岁及以上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C期或B期患者不适合局部治疗或根治性治疗,可以参加试验。其他入选标准包括ECOG表现状态为0或1,Child-Pugh A级肝功能,根据RECIST v1.1指南至少有1个可测量的病变。
该分析集由674名患者组成,其中342名患者接受tislelizumab治疗,332名患者接受索拉非尼治疗。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1岁(范围23-86岁)。在tislelizumab和sorafenib组中,大多数患者分别为男性(84.5%和84.6%)和来自亚洲(62.9%和63.3%)。此外,两组的大多数患者仅携带乙肝病毒(59.4%和62.0%),研究开始时Child-Pugh评分为5分(76.9%和74.7%),转移灶位于肺部(35.1%和31.9%)。
在替利单抗和索拉非尼组中,任何级别的治疗不良反应(teae)分别影响了96.2%和100.0%的患者,3级或更高级别的teae分别发生在48.2%和65.4%。此外,76.6%和96.0%的患者报告了任何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 3级或更高级别的治疗相关毒性分别发生在22.2%和53.4%。各组常见TRAEs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23.1%和28.7%)、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6.6%和25.0%)和血胆红素升高(12.4%和20.7%)。
总体而言,10.9%的患者因teae停止使用tislelizumab治疗,而索拉非尼组的这一比例为18.5%。此外,每组分别有6.2%和10.2%的患者经历了导致治疗中断的trae。研究人员报告teae和TRAEs分别导致替利单抗组4.4%和0.9%的患者死亡,索拉非尼组5.2%和0.6%的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