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一场夹生且变味的“科技盛宴”

  • 2019-04-04 05:27:00

日前,中国深圳的贺建奎团队宣布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诞生并能“天然免疫”艾滋病病毒。不出意外,此举在中外学界激起了剧烈的反响和震荡,许多科学家对于实验本身的设计、实施、结果及其存在的伦理学问题提出了诸多质疑与讨论。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系教授、MORE Health爱医传递首席医疗官Marc Shuman教授对此认为,该项基因编辑试验的结果确实十分惊人,但可能仍需要进一步确认各细节;同时,在进行此类试验时科研人员应当格外的小心,因为这一类试验在伦理学方面可能存在诸多危险因素。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终生教授、MORE Health爱医传递中国区顾问、遗传学专家黄涛生博士对此持相似观点,并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解释。黄教授认为,该项试验存在诸多问题,使得世界多国科研人员十分震惊:首先,该项试验在安全性方面仍然缺乏周密的思考,尽管此前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狗、猴子等动物模型,但该项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并可应用于人体临床试验还有很大的争议,很多可能的风险仍然存在,例如“脱靶”效应等。其次,该项试验针对的是同艾滋病病毒感染相关的CCR5基因。然而对于艾滋病病毒,当下已经存在诸多更加便捷的方法减少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血液、性行为以及其它体液传播与扩散。其次,仅仅删除人体正常的CCR5基因并不能完全预防其感染,反而可能影响其它由该基因进行调控的正常生理行为;因此基因编辑带来的患者受益非常有限。黄教授同时强调,基因编辑通过发展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技术,但此技术应当审慎使用,首先应仅针对那些除了基因编辑之外无其他治疗和预防手段的重大疾病。此外,医学伦理审查非常重要,贺建奎团队所公布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表十分粗糙,同国际标准体系脱节;审查人员背景不明,针对试验的获益以及风险交代模糊,很有可能造成后续试验的中断。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次的事件都暴露出国内在临床试验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并亟待改善。而与之相比,美国针对各类具体疾病的临床试验在操作上更加正规、周密,更加严格审核试验规范,更加公开透明地招募入组人员,从而取得符合人类利益及伦理规范的科学突破与医学进展。因此,黄教授也希望监管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机制,使患者真正受益。

预约海外医疗服务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
选择预约类型
Phone全国服务热线 400-076-3808
爱医传递